优墅健康小贴士(一):
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,比如:我国90年代肝癌患者是全球第一;2000年后,肺癌患者是全球第一;近两年来,脑梗、脑中卒又是全球第一,而且年轻化趋势,健康与环境污染有关系,与“吃”也脱不了干系。
除了预防室外雾霾和室内空气污染外,“吃”就成了重中之重,一日三餐怎么吃?吃什么?想必人人自危,很多人已经在关注了,比如:“多吃氨基酸食物”、“多吃含皂苷成分的食物”等,甚至有的人还在医生指导建议下去规划保健品,如:含皂苷的西洋参、花旗参类等。
脑梗、脑中卒,心血管疾病,听起来都是老年人的事儿,与我们年轻人很遥远,可的的确确身边有熟悉的年轻人因心梗、脑梗突然走掉,一些媒体也不乏相关报道。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加强自我防范意识,禁不住也会网上去搜索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吃什么好?”“西洋参?”或“花旗参”等。
在学习之后,渐渐对国内外各种人参的种植与功效有所了解,比如:
1、生晒参:主根长约3-10厘米,直径约0.3-2厘米。表面土黄色,有黑棕色横纹及纵皱,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,而仅留痕迹。质脆,体轻,断面平坦,白色,有放射状裂隙。气香,味苦。有完整的根茎及须根者,称“全须生晒参”。
2、白人参:性状同糖参,形体较好,和野山参相似,但多为顺直体,根茎较红参长,须根分散,短而脆。
3、白干参:主根表皮均已除去,体表淡黄色或类白色,上端横纹不明显,但可见浅纵皱及支根痕。其它性状与生晒参近似。
4、红参:主根长约5-20厘米,直径约0.7-2厘米。表面棕红色,半透明,有大纵皱,环纹不明显,有支根痕。根茎土黄色,上有碗状茎痕4-6个。质硬而脆,断面平坦,角质,棕红色,中有浅色圆心。气香,味微苦。
5、掐皮参:主根长约6-15厘米,直径约1.2-2.5厘米,表面淡黄色,上端环纹不明显,但可见许多加工所致的凹点。支根浅棕色,支根与须根用线扎成牛尾状。断面白色。气香,味甘微苦。
了解了国内人参品种,那么,海外人参都有哪些?
如:最为大家熟悉的西洋参便是其中一味。除了西洋参,大家是否还听说过其他所谓进口的“人参”呢?
西洋参因进入中国较早,且样貌与人参类似,也有人称其为中国人参的“远房亲戚”。西洋参在中国大量开始使用在清代。在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的《常税则例》中记载,“洋参每斤一钱五分”这里的洋参指的就是西洋参,也说明了西洋参在康熙年间已经成为一种进口货物在流通。到了乾隆年间,西洋参在《本草从新》中的功效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,文曰:“苦,寒,微甘。味厚气薄。补肺降火。生津液,除烦倦。虚而有火者相宜。”现代研究发现,西洋参内的西洋参皂苷具有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,可以增强记忆力,延缓衰老,还具有抗疲劳、抗溶血、止血、降低血液凝固性、抑制血小板凝聚、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。
在古代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,朝鲜所产的人参便是出口到我国的重要货物,也被称为高丽人参或朝鲜人参,到了今天又以红参最为出名。中医学认为,红参性温,味甘、微苦,入脾、肺、心、肾经,具有大补元气、复脉固脱、益气摄血、调营气、养卫气的功效,多用于治疗体虚欲脱、肢冷脉微、气不摄血、崩漏下血等症。现代研究表明,红参含有人参皂苷、精氨酸双糖苷、麦芽酚、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,且经过炮制的红参中皂苷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增加,具有抗糖尿病、抗衰老、抗氧化、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。
在日本江户时期,受金元时代李杲、朱震亨为代表的“李朱医学”理论的影响,日本国内也出现了人参消费热潮。由于日本国内并不产人参,因此早期的日本国内人参均要从中国或朝鲜进口,如唐代的日本遣唐使就将人参带回日本。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日本所谓的“参”开始进入中国,也被称为“东洋参”。据《本草纲目拾遗》记载东洋参“其性温平,其力不让辽参。”到了今天再看所谓“东洋参”其实并非五加科的人参,而是菊科植物的牛蒡。虽然并非人参但是牛蒡的药用价值同样很高。中医认为牛蒡具有祛风热、消肿毒、通十二经脉、除五脏恶气、久服轻身耐老的功效。现代研究发现牛蒡苷是牛蒡主要活性成分,可以抑制已感染HIV-1病毒的人体细胞系中病毒应答,具有抗肝癌的活性;木脂素类化合物是牛蒡主要成分,具有抗流感、抗HIV病毒、抗肿瘤、抗急慢性肾炎、降血压等多种生理活性。
综上所述,除了日本的“东洋参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参外,在世界各地还有当地所谓的“人参”,如南美洲人参—玛咖;欧洲人参—茄参;南洋人参—东革阿里;印度人参—睡茄;巴西人参—珐菲亚等,这些植物虽都冠有某地人参的称号,但其实均“东洋人参”一样,与五加科的参并无关系,在功效上也有差异。因此,在这个“冬令进补”的季节在购买参类药材的时候一定要询问清楚,这个所谓的参到底是何物。
由于网页上传页面有限,请看后续跟踪访问:优墅健康小贴士(二)